吃苦當吃補,油茶的種子榨取的茶籽油,又稱苦茶油,是早年臺灣每家每戶的廚房常備油之一。苦茶油營養價值高,富含天然抗氧化劑、茶多酚、維生素E等有益元素,且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八成,易被人體吸收,能降低體內壞膽固醇,維護血管暢通,與橄欖、油棕和椰子,併列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作物,擁有東方橄欖油、臺灣國寶的美名。
隨著成本低,具有價格優勢的精製油進入市場,天然的苦茶油曾被取代,直到食油風暴的問題重創油品圈,才又喚起大眾對油品選擇的意識;加上過去山區多種植經濟價值高的檳榔樹,淺根的檳榔樹,若雨水直接沖刷,容易鬆土,影響水土保持能力,故政府在過去幾年開始推動檳榔廢園轉作經濟價值高,抓地力強的油茶,以契作收購的方式,與當地農民共創合作效益,嘉義縣是目前臺灣最大栽植油茶的產區。
油茶約在每年十月中旬開花結果,原先綠色的果核會轉變成黃褐色後爆開,經過數十天反覆日曬,低溫烘乾茶籽內的水分,剝殼後揀選,焙炒釋放天然營養素、並用物理壓榨法取得油脂,人工成本較高,卻能保留較多的營養。
好的苦茶油,會散發清新的芳香,不會有油耗味,搖一搖瓶身,與空氣接觸的油脂表面會產生細緻的氣泡,氣泡浮現的時間越長,表示這瓶苦茶油純度越高,沒有參雜其他的油脂;或是塗一點在皮膚上,因苦茶油跟橄欖油一樣皆屬於不乾性油,可以輕易滲透皮膚,農民時常會拿來當天然的防曬油使用,若塗在皮膚上的苦茶油一直沒有被皮膚吸收,黏膩感厚重的話,可能有參雜其他油品的疑慮。
苦茶油應用範圍廣泛,除了發煙點高,適合臺灣高溫烹調的料理方式外,榨油後剩下的茶粕也可透過技術的萃取,發展美妝品、醫藥、清潔等領域。